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- 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53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陶大林离开北平来到通州也就不显得意外。但是,参与过此间事的人,总是一个麻烦。
    张知敲门,带人抬来了一个大木箱子。
    张知指了指箱子:“你想要的都在里面,打开看看吧。”
    陶大林欣喜不已,起身走到箱子旁,打开一看,里面空无一物,不由地愣住,满是疑惑地看着张车:“东西呢?”
    张车笑了笑,说:“你不就是吗?”
    陶大林心知不妙,刚想发作,就感觉脖子一疼,旋即没了意识。
    张知抽出腰刀,却被张车阻拦:“绑起来塞住嘴,沉入塘中就是,不需要污了这书房。”
    “谨遵金刚命。”
    张知答应一声,安排人将陶大林绑好,又用破布狠狠塞了嘴,装入箱子里抬了出去。
    张车很是满意,坐在书案后面,提笔写书信。
    北平的事并没有办成,必须寻找第二次动手的机会,安排第二波人手。
    机会已经来了,朱文奎如朱允炆一样,必然会在除夕、元旦、国庆中选择一天出现在百姓面前,与民同乐。
    朱允炆会在京师发表演说,朱文奎即便在北平不说些什么,也会现身,以证明朱允炆的继承人是亲民、仁和的,以争取民心、民意,稳固统治。
    奉天殿立柱杀不了他,那就在无数人面前杀他!
    朱氏王朝,血债需血偿。
    弥勒座下,杀人成金刚!
    朱文奎要死,朱允炆也要死,只有这样,才能弥勒下生,天日昭昭。
    “将这封信交给王纤夫,你亲自去办。”
    张车封好书信,喊来张知吩咐。
    张知收好书信,凝重地答应,匆匆出了家门。
    王纤夫正在大运河边靠着一棵树打盹,收到张车的书信之后,将书信藏在帽子里看了看,然后戴上帽子,对张知说:“回去告诉金刚,这一次朱文奎一定会死。”
    张知提醒道:“朱文奎的防护并不弱,你们若不成功,金刚不怪罪,上头可是会怪罪。”
    王纤夫呸了一口唾沫在手中,搓了搓,然后抓起一旁的扁担:“上头,你是说那个六七岁的小佛母,还是说小佛母背后的杨五山?”
    “放肆了!”
    张知低声呵斥。
    王纤夫呵呵笑了笑,说:“你应该让张车转告杨五山,白莲教是白莲教,不要把道士、佛僧、阴兵卷进来,尤其是阴兵,他们一旦暴露,我们白莲教将会再一次重创。建文二年,中都之死,白莲花落,我们蛰伏五年积蓄的力量,经不起被人一而再、再而三利用了。”
    张知警告:“王纤夫,王护法,我们白莲教就应该团结一致,听从命令。如今朝廷推社学,在不少书中将白莲教写作妖教,称我们为妖人。若不早日解决朱文奎、朱允炆,不出三代,白莲教就将彻底被百姓抛弃。没了百姓,白莲如何盛开,弥勒如何下生,光明如何来临?”
    王纤夫叹了一口气,将扁担放在肩膀上:“我听杨五山杨天王的安排,毕竟是他在中都之变后第一时间转移了我们,让我们这些人得以保全。”
    张知微微点头。
    当面的情况实在是危机万分,谁能料想,佛母、韩天父、余丑母等白莲教高层聚集中都,被朝廷一网打尽。
    后来,白莲教天王、金刚、护法、圣女、圣使等核心人员名单泄露,安全局、卫所军士、皂吏昼夜出动,抓捕了一批白莲教核心之人,后来都被朱允炆勾决,头落京师。
    张车、王纤夫、张知等一干人之所以活下来,就是因为有一个名为杨五山的人,自称是白莲教天王,受佛母托孤,拯救教众。
    杨五山的出现,巧妙的运作,让一干白莲教中层得以保存,转化身份,并进入各行各业,潜藏起来。
    这一潜藏,就是近五年。
    白莲教的处境并不好过,以前乡野之地,佛道涉足并不多,朝廷的力量“止步”于知县衙门,地方上的事,大部都是士绅、里长、甲长等说了算。白莲教传播个思想,宣传下相互团结,抵抗朝廷,大家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唠唠嗑,也没人管。
    可眼下朝廷大兴社学,权利的手还没插入乡野,文化的脚先一步踩了进来。孩子学习什么,自然会给家长说,哪怕家长不听,可孩子还是会相信社学里的东西,那里的内容,将白莲教直接定义为邪教、妖人教,长期以往,白莲教还有啥形象可言?
    不行,得抗争。
    第一千零四十九章 编外卫融(二更)
    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
    白莲教何止百足?
    佛母、韩天父、余丑母与王金刚奴等虽然死了,一干天王、护法也被砍了,但白莲教的教众没有死,他们不死,如灰烬待燃。
    现在,有人吹了一口气,灰烬开始露出了红色的火光,正在点燃干柴烈火,准备再一次惊动天下。
    而吹这口气的人,正是朱允炆。
    没错,建文朝七年,朝廷、卫所、农民、商人,生活都比以前好过多了,整个大明王朝欣欣向荣,国力蒸蒸日上,尤其是商业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,国子监引领初级工业,社学、县府与国子监构建人才梯队,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与国土扩张,都给大明带来了极大的鼓舞。
    但是,伟大的背后,依旧有着无数的牺牲与痛苦。
    西域之战,征用民力无数,时间之长,路途之远,过程之艰辛,令人难以想象,不少百姓宁愿造反也不愿去西域运粮。
    营造新都,需要大量的木材,但这些木材不是去旁边小树林里砍几根杨树就可以的,而是需要进入深山老林,稍有不慎,不是被摔死摔残,就是中毒或被吃掉,十个里面,总要有两三个倒霉的留在里面,谁是倒霉的?
    为了避免强制征用砍木头,对抗朝廷,造反吧。
    地方豪绅伙同官府,联合欺压百姓,被逼得没了活路,听说加入白莲教就有兄弟姐妹,可以相互搀扶,彼此帮助,朝廷打我,士绅欺我,就连路边的阿福都狂吠我,我干嘛不加入一群人保护我,让我依靠,让我活得有点安全感?
    这是大明的现实,即有光明,也有阴暗,即有白莲教的危机,也有白莲教的机会。
    王纤夫走了,冬日里没什么活,虽说大运河没有完全冻结,但靠近岸的地方已结了冰,走船并不安全,加上接近元旦,也没几个人着急南来北往。
    张知握了握拳头,恨恨地说:“若不是你掌握着一批卫所出来的军士,早就把你除掉了!”
    看了看周围,没有人。
    张知便转身离去。
    大运河在安静的流淌,几根芦苇管子从冰冷的河水里缓缓沉了进去,消失不见。
    远处,徐九峰收回望远镜,对一旁如扛着木柴,五十多岁的老者说:“卫融,你可看清楚了,那个人当真是王延寿?”
    卫融抖了抖身上的木柴:“都是燕王左护卫里的军士,熟得很,认不错。”
    徐九峰暗暗咬牙,愤恨不已:“该死!他们怎敢与白莲教有所瓜葛!”
    卫融舔了下干燥的唇:“他们与白莲教有所瓜葛,甚至于加入白莲教,我是一点都不意外啊。”
    “为何?”
    徐九峰目光冷厉地看着卫融。
    卫融丝毫不在意,拉开袖子,一道长长的伤疤露了出来:“我们是什么,百战之兵,朝廷革军制,推新军之策,可我们呢?就因为体力大不如从前,就把我们给踢出了军营,领的是微不足道的钱钞!”
    “我们理解朝廷想要强军,想要锻造出一支精锐之兵,可我们曾经也征战沙场,曾经也拼了命杀敌,可当新策来的时候,我们却没有半点好处?呵,若不是平安都指挥史多给了三十两钱钞,我都想加入白莲教了。”
    徐九峰没想到卫融的话竟是如此大胆。
    卫融放下袖子,叹息道:“事实上,王延寿暗示过我几次,被我装糊涂推掉了。毕竟,我还想老了老了被拉出去砍头,我还有两个好孙子,总也得看着他们有了家室。”
    “可你没有尽职尽责,将这些消息告知安全局!”
    徐九峰皱眉。
    卫融摇了摇头,苦涩地说:“我只是安全局的经制外人,以情报换取奖励。平日里可是领不到分一张钱钞,即便是将这个没有证据的情报送出去,又能如何?你要知道,王延寿可是斥候出身,谁能拿住他的把柄?”
    徐九峰有些无奈,安全局的情报网很是庞大,但真正属于安全局直属人员数量并不算特别多。在京师之外,一省多的两千人,少的只有一千余人,除开三司治所安排主要人手外,分摊到州县的安全局之人寥寥,有些地方只有十几个人,几个人。
    为了实现情报搜寻,安全局的做法就是效仿洪武朝的检校,把一些市井之人发展为编外人员,刺探情报换取报酬。
    徐九峰没有追问、责怪,只是严肃地说:“我需要你接触王延寿,掌握到他到底想做什么,甚至是,加入他!”
    卫融笑呵呵地说:“没有好处,我是不会冒险的。”
    徐九峰看着卫融,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小包裹,递给卫融,严肃地说:“此事事关太子安危,我希望你能竭尽全力。”
    “太子?”
    卫融愣了,伸出接包裹的手停了下来:“你说,这事与太子有关?”
    徐九峰重重点头:“想来你也听说了,奉天殿立柱发生意外。”
    “那不是意外?”卫融打了个哆嗦,脸色变得苍白起来:“所以,你们调查过来,是因为王延寿他们参与了谋害太子一事?”
    徐九峰点了点头。
    卫融收回手,咬牙说:“太子的少年说我是听过的,我孙子极度崇拜他,说要长大之后,成为他的臣子。既然王延寿想要害了我孙子的君主,那我就替朝廷解决他们!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。”
    “什么条件?”
    徐九峰对突然变了态度的卫融很是惊讶。
    卫融严肃地说:“我要你以侦察兵的荣誉起誓,在解决完此间事后,让我的两个孙子见见太子。”
    徐九峰没想到卫融会提出这么一个不是条件的条件。
    “我可以向你保证,我会告诉太子你的请求,告诉你孙子推崇他,敬重他,希望见他一面,甚至可以将你的孙子带到北平内城,但太子见不见,我不敢也不能替他做主。”
    徐九峰认真地说。
    卫融摆了摆手:“你能做到这些,我就认了。说吧,需要我做什么。”
    徐九峰无法理解卫融的改变。
    在卫融心里,白莲教众就是一群人相互搀扶,以求活下去罢了。像是青州白莲教作乱,那些人是真的被齐王弄到了绝路啊,还有陕西的白莲教作乱,也是没办法了。
    人活得好好的,谁会没事找死。
    可听了徐九峰的话,卫融已经感觉到了白莲教在失控,他们活不下去了要闹事,这活得好好的还要闹事,这就是无理取闹,犯贱找抽了。
    如果王延寿等人想要干掉一个知府,或干掉都指挥史平安,卫融都无所谓,反正死一个两个日子一样过。
    可现在王延寿他们想要干掉的是朱文奎,这可不行,绝对不行。
    卫融虽然少时不识字,但离开卫所之后,孙子上了免费社学,跟着孙子认了不少字,连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都能看懂大半,知道战争与混乱对百姓的伤害最大。
    而战争与混乱的开端,往往是皇室的衰落、无能、昏庸,眼下朱允炆可谓是一代明主,行事极有魄力,较之洪武爷少了一些杀戮,多了一些仁慈与宽松,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不少。
    按照唐宋时期的皇帝平均寿命来看,朱允炆能熬过五十算是不错了,等他走了,谁来接管大明朝,谁来保证大明继续沿着朱允炆铺好的道路继续走下去,唯有朱文奎!
    朱文奎在百姓中的名声很不错,他在北平也留下了不少名声,比如和百姓在一起的亲民,比如对纤夫的关怀,比如施工场里的吃苦,比如猜灯谜、做对子的聪慧……
    很多人都喜欢朱文奎,希望他作为朱允炆的接班人,实现大明国运百年的昌盛。
    现在有人想伤害朱文奎,那就不是伤害朱文奎,而是伤害大明百年国运,伤害大明无数百姓,卫融不答应!
    自己活不到未来,可孙子能活到,为了孙子,干他丫的!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