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元街8号 - 第六百九十七章:上无飞鸟
楼兰其国,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遍及望目,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。
其地崎岖薄瘠。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,但以毯褐为异。
其国王奉法。可有四千余僧,悉小乘学。——法显《佛国记》
早在2世纪以前,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“城廓之国”。
它东通敦煌,西北到焉耆、尉犁,西南到若羌、且末。
古代“丝绸之路”,南北两道,自楼兰分道,可以说,它是个极重要的枢纽站。
特殊的地理优势注定了它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,也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而它和汉朝的故事,更是几度变幻,令人唏嘘。
汉时的楼兰国,有时作匈奴的耳目,有时又归附于汉,秉持着两面派墙头草的态度,在汉和匈奴这两大势力之间摇摆。
后张骞西域,归国后建议汉武帝攻打楼兰,将其收入囊中。
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,于是命从票侯赵破奴率兵数万出击楼兰和姑师两国。
为了确保战事顺利,武帝启用了屡次受楼兰追杀、拦截的王恢,要他一雪前耻,辅佐赵破奴破敌。
王恢作为汉使,在西域驻扎多年,极为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,对沙漠的地形,生态环境也了如指掌。
在王恢的帮助下,赵破奴仅率七百先锋,就攻破楼兰和姑师,俘虏了楼兰王!
由此,汉朝的军威进一步震慑了乌孙、大宛等西域国家。
楼兰自此对汉朝称臣。然而这却只是权宜之计,他阳奉阴违依旧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。
这种做法彻底惹怒了汉武帝。
太初元年,武帝命汉将任文领兵从小道袭取楼兰,擒楼兰王。
任文奉皇命斥责楼兰王,问他为何首鼠两端。
楼兰王见状回答说:“小国夹在大国间,不两面称臣就无法自安。我愿意举国迁徙入居汉朝以表忠心。”
汉武帝得到了这样的答复,遂体谅其处境,放他回国,同时也派遣使者告知了匈奴,从那以后,匈奴才渐渐疏远了楼兰。
后来,楼兰王为表忠心,又将自己的王子送入汉朝为质。
匈奴听闻此事,大发雷霆。遂发兵出击楼兰。
楼兰不敢抵敌,只好分遣王子入质西汉与匈奴,继续向两面称臣。
作为质子的人生,显然是悲惨的。然而汉朝对楼兰质子,尚算优待。
谁知这质子,却因为优待而日渐骄纵。竟为非作歹,屡次触犯刑律,最终武帝忍无可忍,将他处以宫刑。
楼兰王子被处以宫刑,这对楼兰来说是奇耻大辱。楼兰王因此请求将质子接回其国,然而却被汉朝以路途遥远,车马不便为由,拒绝了。
这件事,伤了楼兰王的心。
然楼兰国弱,他所能做的只是打落牙往肚里咽。
后来楼兰王死,匈奴就抢先将自己国内的楼兰质子送回国,并帮助他登上了王位。
汉朝听闻此事,遂遣使诏令新王入朝觐见,天子将加厚赏。
楼兰王后听说后,就劝楼兰王:“先王遣了两个质子入汉都不见回来,这根本就是羊入虎口,你怎么能去呢?
楼兰王听了她的话,觉得非常有道理,于是就谢绝汉使说:“我新立为王,国家形势尚未稳定,愿待后年入朝拜见天子。”
那时的楼兰东陲,紧挨汉朝边境的地方,有一片名为白龙堆的沙漠。由于水草匮乏,汉朝便命楼兰负责汉使和途经汉朝商队的粮食和饮水。
后来因新楼兰王,仰仗匈奴的支持,竟数次出兵攻劫、袭杀汉使。
汉朝不堪其扰,于是出兵攻打,俘获了楼兰王弟尉屠耆。
楼兰王弟尉屠耆投降了汉朝后,就将自己国内的这些情况都报告给了汉庭。
至此,楼兰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彻底倒向了匈奴,继续拦截攻杀汉使,成为了匈奴的耳目,致使西汉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往来交通受到了很大阻碍。
十五年后的昭帝元凤四年,大将军霍光遣平乐监傅介子前往刺杀楼兰王。
傅介子到达楼兰后,看准了楼兰王的贪婪,于是骗楼兰王说汉庭对他有赏赐。
楼兰王闻言果然很高兴,于是去往介子处饮酒。
两人推杯换盏,楼兰王很快就喝得伶仃大醉。
酒醉后,介子便招出两位早就隐藏在屏风后的壮士,直接捆了他。
楼兰王一被擒,显贵侍从皆四散逃走。
于是傅介子向众人传达汉庭的谕令:“楼兰王负罪于朝廷,天子遣我来诛杀他,现在当更立在汉朝的王弟尉屠耆为新王。汉朝的军队马上就能赶到,你们如果轻举妄动,不过是自己招来灭国之灾罢了!
于是傅介子便斩下了楼兰王的首级,归汉复命。
王弟尉屠耆于是被立为新王,汉朝赐宫女为夫人,也听从了新王的请求,派遣司马一人、吏士四十人,在伊循这个地方屯田镇抚。
此后,楼兰更其国名为鄯善,迁都扞泥城。自此西汉常遣吏卒在其伊循城屯田,镇抚其国。
并自玉门关至楼兰,沿途设置烽燧亭障,以保楼兰安宁。
一切看似到这里便尘埃落定,然而被杀的楼兰王的亡魂却并没有就此安息。
他成了终日飘荡在楼兰上空的一抹亡魂,他临终前发下的诅咒,似乎在后来的日子里渐渐成真——
楼兰周边的河流渐渐干涸,不论是塔里木河还是孔雀河的水位,都从那个时候开始下降,缺水的阴云,从那时起,便始终笼罩在楼兰人的头顶上……
这是史学家的考究,也是高朗所认知的楼兰灭亡之因。
然而,这一切却与子姬口中所说,相去甚远……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